在距离市中心11.5千米的临汾尧都机场,山西建投勘察院公司测绘地理信息团队历经半载奋战,圆满完成机场改扩建工程关键性基础测量工作,为项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此次测量内容广泛,涵盖净空障碍物测量、机场跑道精密数据测定、跑道基准点测定等。
精准调度利用航班间隙

测量队在航班间隙开展测量工作
在机场正常运营状态下开展测量工作,须严格避开航班起降高峰时段。项目组积极对接空管、地勤、安保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精准获取实时航班动态,科学规划利用晨昏航班间隙开展作业。测量队员保持高效响应状态,指令下达后5分钟内即可完成水准仪、RTK等设备的快速架设与多机组协同测量。在有效作业窗口期内,成功完成跑道2800米区域内30个控制点的精确采集、8500余个道面板角高程的精密测量,以及1:500地形图制作、GPS点采集校正等任务,为跑道延伸与航站楼建设提供了精准坐标基准。
空天地协同保障毫米精度
针对机场未来实现Ⅱ类精密进近、保障E类飞机起降及远期4F级发展的核心需求,项目采用“空天地”一体化测绘模式,通过三大技术体系实现毫米级精度保障。
在航空摄影测量环节,团队运用四旋翼无人机搭载4500万像素航摄仪,采用80%航向重叠和75%旁向重叠的飞行方案,确保影像数据像素清晰且能无缝衔接。仅用2天时间,团队就完成8.2千米航线、3.4平方公里区域、5000张有效照片数据采集任务;同步采用区域网布点模式,布设65个外业像控点及检查点,确保数据采集密度。地面控制测量体系包含30个一级施工控制点,其中新建基准点16个,联测既有民航控制点14个,通过高精度GNSS测量建立统一的施工坐标系。水准测量环节执行二等水准测量14.92公里,实测高程闭合差1.32毫米,精度优于规范要求50%。项目技术负责人强调:“在机场,不是‘差不多’,而是‘差1毫米都不行’。”这个精度意味着在400米跑道长度上,其误差甚至小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经严格质检,所有测量成果均符合规范要求,为跑道延伸、滑行道扩建等关键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毫米级测绘基准。
障碍物普查排除飞行风险

对限制面范围内障碍物进行净高测量
飞行安全是机场的生命线。为保障机场净空安全,团队对机场周边约9500平方公里区域内、2015年以来新增的高大障碍物开展了系统性“扫盲”式净空障碍测量。这是一项艰巨的普查任务,团队采用实地踏勘与精准测绘相结合的模式,深入16个县市、1600余行政村,通过逐村排查、地形图标记等方式,全面掌握了障碍物分布情况。

测量队携带仪器设备深入野外作业
对落入净空限制面的障碍物,团队运用GNSS-RTK定位技术与全站仪净高测量相结合的手段,确保数据采集精度。在极端作业环境下,团队克服40摄氏度高温、零下15摄氏度严寒及复杂地形等困难,采用沙袋稳架、体温保温等方法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日均徒步里程超过16公里。最终,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精准完成2780处障碍物的测量工作。项目成果顺利通过验收,不仅为当前改扩建工程扫清了障碍,更重要的是为机场建立动态净空管理体系提供了权威、可靠的数据支撑,实现了“数据零误差、安全无盲区”的质量目标。
下一步,勘察院公司将以此项目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交通枢纽、文物保护等领域的测绘服务市场,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