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这座太行山水艺术之都,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的落成运营,成为地域文旅新IP。一座座错落山间的艺术展馆、一处处焕新的村落空间,不仅承载着艺术创作的灵感,更成为以设计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左权·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项目,覆盖泽城、桐峪、老井三大片区,辐射4个乡镇、21个行政村,布局200余个写生点,总投资额达3亿元。作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综合性写生基地,它正以“艺术+乡村”的融合模式,成为激活太行山区文旅资源、带动乡村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
该项目由山西建投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目前,项目第三期已基本完工,并成功获得国际写生联盟(IFS)“五星级国际认证写生基地”资质,成为全国乡村文旅融合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典范之作。
科学规划 “微介入”平衡保护与发展
面对太行山腹地复杂地质条件下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功能需求的平衡难题,设计团队构建了“规划引领、设计赋能、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策略体系。在规划层面,设计团队制定了全周期“三步走”的科学规划,为发展明确了路径:近期(1年)聚焦基础设施提升与示范点打造,完成闲置房屋改造、道路硬化、污水管网建设等工作,筑牢运营基础;中期(2年左右)着力推动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通过农旅综合体增强项目吸引力;远期(3~5年)目标实现生态修复与社区自治,打造可持续发展标杆。

东安山王沂东油画馆设计图
在设计实施中,团队采用“微介入·轻改造”策略:通过功能复合植入模式,在保留建筑外观的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适应性改造。以东安山王沂东油画馆为例,改造中仅对原有砖石墙体和坡屋顶进行修复,局部加装低剖面玻璃天窗补光;内部空间则通过可移动展墙、多功能矮柜等灵活设计,既满足油画展陈需求,又保留乡土建筑特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在文化传承方面,宏观上通过“点状激活、线性串联”的规划布局,将散落的传统民居有机串联成村落集群,形成文化展示脉络。在中观层面,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运用当地石材、夯土等传统材料,巧妙融入现代玻璃幕墙元素,实现传统风貌与现代功能的共生。在细节上,精心保留石雕、木构等传统工艺精髓,并搭配现代艺术装置,不仅守护了地域文化基因,更打造出充满活力的艺术交流平台。
该策略成功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形成可推广的“规划科学化、设计精细化、文化活态化”乡村更新方案,为同类地区提供了示范借鉴。
因地制宜 精细测绘创新营造特色空间
左权县村落依山而建,场地零散、高差显著,可用建设用地极为有限,这一地形条件严重制约了项目的空间布局与设施建设。为破解地形限制,设计团队开展系统性调研,运用无人机航测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21个村落的200余处潜在建设点进行精细化测绘,精准掌握复杂地势与建筑现状,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半坡半平台写生基地
测绘成果直接支撑了特色空间的创新营造。例如,在老井片区,基于精确的测绘数据,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梯田式台地营造”手法,通过精确的土方平衡计算,将6~8米的高差合理分解为三个错落平台,既保留山地村落原始肌理,又成功打造出层次丰富的写生空间。在桐峪片区,精准识别并整合多处闲置宅基地,通过“盘活农村闲置院落”策略,在最大限度保留原始老旧建筑和传统民居元素的基础上,打造出若干主题写生集群。这些依托精准测绘数据实施的因地制宜举措,有效克服了复杂地形限制,使写生基地与自然村落有机融合,最终形成“散而不乱、小而精致”的空间格局。
产业赋能 “写生+”生态链驱动乡村振兴
项目以“产业激活、社区共生”为核心理念,构建完整的产业赋能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泽城写生驿站
在产业激活方面,设计团队以当地核桃产业为核心,创新构建“写生+”生态链,形成“1个核心产业+N个衍生空间”的发展模式。通过“写生+文旅”,建设泽城写生驿站,打造集艺术创作与乡村体验于一体的热门目的地;依托“写生+文创”,开发刺绣等手工艺品;结合“写生+休闲”,建设桐峪老树咖啡馆等休闲空间;整合“写生+教育”,开展研学活动,推动艺术与乡土教育融合;整合“写生+生态/农旅”,将农作物种植场景转化为观景与采摘体验,实现产业链价值延伸。多业态协同发展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区域振兴的重要引擎。

老井写生驿站
在社区共生方面,创新推行“村民参与式设计”机制,让村民全程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通过初期入户调研了解需求,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功能设计,既尊重村民意愿又确保项目可持续性。空间布局上,村民共同规划“前店后坊+共享庭院”模式,既保留生活烟火气又提升功能性;设施管理采用“分时共享”机制,通过预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利益分配上,优先保障村民就业与技能培训,真正实现“共建共享”。这一模式有效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形成产业与社区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左权·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项目启用后获得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成为晋中市文旅新IP“怡然见晋中”九大业态之一,并于2024年荣获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颁发的“年度乡村振兴示范区”称号。
下一步,建筑设计研究院将继续秉持“设计引领”理念,深化现代设计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实践,在旅游开发、创意产业培育、生态保护提质等领域探索更多创新路径,以精准设计持续赋能,助力更多乡村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